【抗病戰士】11歲陷躁鬱症32歲患淋巴癌 港女生自強抗病成頌缽聲療師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3/05/24 12:22

分享:

分享:

現在的Tata不只戰勝了癌病,更已成聲療導師,跟隨過世界各地的聲療大師修行,足迹更遠至埃及尼羅河。

根據外國研究顯示,每100人當中,便大概有一個人會患上躁鬱症。在香港,中大的健康情緒中心於2007年的調查顯示,每100個成年人之中,約有3人可能患上躁鬱症,而女性的發病率約為男性的兩倍,病發的高危期為15至25歲,正值一個人最燦爛之時。謝易珈(Tata)被診斷患上躁鬱症的年齡是11歲,甚至只是個懵懂天真的孩子。

歲,是即將成為中學生的年紀,是從活潑好動的兒童踏入充滿朝氣的青少年的美好時期,對Tata來說,卻是從此需固定看精神科醫生及吃藥的開始。「是突然就發生的,自己的情緒經常很大波動,一時很亢奮,一時又很低落沮喪,而且也會長時間不開心,媽媽便帶我去看醫生。」

當兒童情緒大起大落,大部分家長或只傾向認為子女頑劣,但Tata的父母早有心理準備。「我想是有基因方面的因素,因為我有兄弟姊妹也是有這個病,所以父母一直有在密切觀察,所以我比一般人更早確診,可以更早面對這個病。」

躁鬱症在近年已算是一種較普遍及較多人認識的精神科疾病,但在廿年前的香港,卻並不如此。「這個病是精神科,大家都會標籤,甚至我媽媽當時也對我說:『不要告訴別人你有這個病。』但其實我很想告訴別人,希望能有別人能明白我。」

Tata 從小便與躁鬱症和癌症戰鬥,並努力學習應對自己的情緒,直至她發現聲療的力量,幫助她走過困難的日子。(受訪者提供)

「看過醫生後,至少讓我和父母知道原因。」Tata指當時自己難以控制情緒,當聽過醫生解說,即使知道病況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好轉,但得知這種情況背後的原因,已令大家的心情緩解不少。許多人誤會以為躁鬱患者的脾氣會十分暴躁,情緒也會抑鬱,但實際情況是患者會在不同時間經歷兩種極端的情緒,一種是躁狂,而另一種則為抑鬱,其程度比一般人的情緒起伏嚴重。「它就像情緒的放大鏡,當我情緒高漲時,我的反應迅速,而且自覺比任何人都厲害和積極;但當我的情緒低落時,則像吸入了全世界的負能量般可怕。」

求學時期因病零朋友

年紀輕輕卻要承受病痛,甚至無法和朋友訴苦,難受程度更加倍。「因為我的病讓我控制不到情緒,自己很怕影響人,所以那時都刻意避開、疏遠別人,幾乎沒有朋友,和同學關係很淡薄。」Tata指躁鬱症在她11至17歲期間最為嚴重,本應是最渴望和朋友朝夕相處的年紀、最享受朋輩生活的時刻,卻只能默默獨處。「我個性是喜歡玩,也很好動,但那段日子可以參與的群體遊戲卻很少,大部分時間只能自己游水。」說畢即笑道:「後來我練到去參加比賽呀!」

Tata 經常與世界各地的聲療師合作,圖為她在英國的聲療表演。(受訪者提供)

受訪時一直邊聊邊笑的Tata,予人感覺自信開朗,但她指自己的求學時期並非如此。「小學時我讀的學校很着重成績,大家的比拼心很強,但我無辦法專注,成績一直很差,總是最後幾名,自己的信心很低,再加上病、沒朋友,便更加沉默寡言。」吃藥能令病情得到紓緩,但一停藥隨之而來的卻是強烈的副作用。「會手震、會暈,很辛苦,但自己真的不想一世都要吃藥,所以下定決心減藥。」花了大半年的時間,加上母親的支持,Tata終於在17歲那年成功戒藥,然而她沒想到,生命中竟又要面對另一次的抗病之戰。

靠聲療抗癌兼成導師

「大約兩年前,發現自己有了cancer。」那時Tata才剛過30歲,是個運動好手,更正值準備比賽的關鍵時刻。「當時正在練舉重,忽然有一天左眼看不見,自己還猜是不是運動做得過猛,所以沒太留意,但後來一直暈,身體開始覺得震,便去看醫生。」怎料看過幾個醫生,都沒能找到病因,母親和她甚至開始以為是躁鬱症因壓力而復發。「自己開始去找不同的方法紓緩,就是從那時開始接觸聲療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未確診癌症前,Tata通過聲療來減輕自己的不適、緊張,發覺效果非常顯著。「本來一不舒服神經就很繃緊,但當聽到那些音律聲效時,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放鬆,所以開始去查聲療是甚麼,就這樣一直鑽研下去。」她笑言找到聲療前,早已試過坊間各種放鬆方法。「因為真的很辛苦,所以任何聽講可以放鬆的方法我都去試,像是太極、瑜珈、氣功等,最後發現聲療最幫到自己。後來確診是甲狀腺淋巴癌,做了一個十多小時的手術,都是依靠聲療讓我支撑下去。」

現在的Tata不只戰勝了癌病,更已成聲療導師,跟隨過世界各地的聲療大師修行,足迹更遠至埃及尼羅河。Tata的抗病經歷,無論是幼年至青少年時期的躁鬱症,抑或是成年後的癌病,始終抱着正面迎戰的樂觀態度,不只乖乖遵從醫囑,更主動尋找支持自己抗癌的力量,繼而成為自助助人的導師。對她而言,一而再的病痛沒有阻礙她的成長,且彷彿成了助燃,令她變得更強大、更有力量。

記者:王嵐